《戰爭論》第六篇《防御》的主要內容 / 《防御》是《戰爭論》的第六篇,是全書比較重要的一篇,主要論述了六個部分,包括防御概論、取勝要素、向心圓式戰斗、五種防御支柱、四種抵抗方式、地形防御和戰略側翼活動(如圖1所示)。 圖1 《防御》的主要原則 / 一 防御概論 防御的概念是抵御進攻;防御的特征和優點是等待;防御的目的是據守;防御的組成包括等待和行動;防御是較強的作戰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防御概論 / 《戰爭論》寫道:“防御的概念是什么?是抵御進攻。防御的特征又是什么?是等待進攻。具有這一特征的軍事行動就是防御行動,在戰爭中防御只有根據這一特征才能同進攻區別開來。 防御的概念是抵御,在抵御中包含有等待,我們認為等待是防御的主要特征,同時也是防御的主要優點。 但是,戰爭中的防御不能是單純的忍受,所以等待也不能是絕對的,而只能是相對的。至于同等待有關系的對象,就空間來說,是全部國土、戰區或者陣地,就時間來說,是戰爭、戰局或者會戰。我們非常清楚,它們不是固定不變的單位,只是縱橫交錯的一定范疇的中心。 防御的目的是什么?是據守。據守比奪取容易,從這一點可以得出結論說,假定使用的是同一支軍隊,進行防御就比進行進攻容易。但是,為什么據守(即防御)比較容易呢?因為進攻者沒有利用的時間防御者都可以利用。防御者可以坐得其利。凡是進攻者由于估計錯誤、恐懼或遲鈍而沒有利用的時機,都是對防御者有利的。 防御是由等待和行動這兩個性質不同的部分組成的。等待和行動(行動常常是反攻,也就是還擊)是組成防御的兩個十分重要的部分,沒有等待,防御就不成其為防御,沒有行動,防御就不成其為戰爭。 我們應該說:防御這種作戰形式就其本身來說比進攻這種作戰形式強。這就是我們所要得出的結論。雖然這個結論完全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而且是被經驗千百次證明了的,但流行的說法卻完全同這個結論相反。這就證明,從表面看問題的著作家能夠在概念上造成怎樣的混亂。 既然防御是一種較強的但帶有消極的目的的作戰形式,那么,自然只有在力量弱小而需要運用這種形式時,才不得不運用它。一旦力量強大到足以達到積極的目的時,就應該立即放棄它。由于人們在防御中取得勝利就通常可以造成對自己比較有利的兵力對比,所以以防御開始而以進攻結束,是戰爭的自然進程。把防御作為最終目的,就像不僅在總的方面把防御看做是消極的,而且把防御的各個部分也看做是消極的一樣,是同戰爭的概念矛盾的。換句話說,在戰爭中只把防御所取得的勝利用于抵御,而根本不想反攻,就如同在會戰中讓純粹的防守(消極性)在一切措施中占主導地位一樣,是十分荒謬的。” 二 利于取勝要素 在戰術上利于取勝的因素有三種,包括出敵不意、地利和多面攻擊。在戰略上利于取勝的因素有六種,包括出敵不意、地利、多面攻擊、戰區的有利作用、民眾支持和精神力量(如圖3所示)。 圖3 利于取勝因素 / 關于戰術上利于取勝的因素,《戰爭論》將軍隊素質和數量等看成是既定因素,將這些因素排除在外,得到了有利取勝的三種因素。 《戰爭論》寫道:“這里不談軍隊的優勢、勇敢、訓練或其他素質,因為決定這一切的東西一般說不包括在這里所談的軍事藝術的范圍之內,而且這一切對進攻和防御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甚至連總的數量優勢,在這里也不能加以考慮,因為軍隊的數量同樣是一個既定的事實,不是根據統帥的意愿決定的。況且這些東西同進攻的利害關系和同防御的利害關系是相同的。除此以外,在我們看來,極有利于取得勝利的只有三個因素:出敵不意、地利和多面攻擊。出敵不意的效果是,使敵人在某一地點面臨遠遠出乎他意料的優勢兵力。這種數量上的優勢與總的數量優勢十分不同,它是軍事藝術中最重要的有效手段。 那么,這些因素對進攻和防御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 如果我們探討一下上面所說的導致勝利的三個因素,那么這一問題的答案是:進攻者只能利用第一和第三兩個因素的一小部分,而防御者則可以利用這兩個因素的大部分和第二個因素的全部。 進攻者要取得出敵不意的利益,只能用全部軍隊對敵人的全部軍隊進行一次真正的奇襲,而防御者卻能在戰斗過程中通過各種猛烈程度的和各種樣式的襲擊不斷地出敵不意。” 關于戰略上利于取勝的因素,《戰爭論》寫道:“ 首先我們又要提出一個問題:在戰略上有利于取得成果的因素是什么? 能導致這種成果或使這種成果容易取得的主要條件,也就是在戰略上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下述幾個: (1)地利; (2)出敵不意(或者是通過進行真正的奇襲造成出敵不意,或者通過在一定的地點出敵意外地配置大量的軍隊造成出敵不意); (3)多面攻擊; 上述三個因素同在戰術上的三個因素是相同的。 (4)戰區通過要塞及其一切附屬設施所產生的有利作用; (5)民眾的支持; (6)對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利用。 那么,這些因素對進攻和防御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 防御者占有地利,進攻者具有進行奇襲的有利條件,這在戰略范圍和在戰術范圍都是一樣的。但是應該指出,奇襲這個手段在戰略范圍比在戰術范圍有效得多和重要得多。” 書中解釋了多面攻擊在戰術上和戰略上的區別,《戰爭論》寫道:“在戰略范圍,翼側攻擊和背后攻擊涉及到戰區的背后和側面,因此,它們的性質就大大改變了。 (1)火力夾擊不存在了,因為從戰區的一端不可能射擊到另一端; (2)被迂回者對于失去退路的恐懼小得多了,因為在戰略范圍內,空間不像在戰術范圍那樣容易被人封鎖; (3)在戰略范圍,由于空間較大,內線(即較短的路線)的效果增大,這對抵抗多面攻擊極為有利; (4)交通線非常脆弱是一個新的因素,那就是說交通線一被切斷影響就很大。” 對于戰區利用和民眾支持,這兩個要素主要對防御有利。《戰爭論》寫道:“第四個因素,即戰區的有利作用,自然是在防御一方。當進攻的軍隊發起了一次戰局他們當然也就離開了自己的戰區,并因此受到削弱,也就是說,他們把要塞和各種倉庫留在后方了。他們需要通過的作戰地區越大,他們受到的削弱就越厲害(因為要行軍和派出守備部隊),而防御者的軍隊則仍然保持著同各方面的聯系,這就是說,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要塞,不會受到什么削弱,而且離自己的人員補充和物資補給基地較近。 第五個因素,即民眾的支持,這并不是在每一次防御中都能得到的,因為有的防御戰局可能是在敵人的國土上進行的,但是這一因素終究是從防御的概念中產生出來的,而且在大多數場合,防御都能得到民眾的支持。此外,這里所說的民眾支持主要是(但并不完全是)指民軍和民眾武裝的作用,同時也是指所遇到的各種阻力較小,人員補充和物資補給基地都比較近,補充和補給來源比較豐富等情況。 對第四個和第五個因素還需要作一點說明,有利于防御的這兩個因素在真正的防御中,也就是在本國境內進行的防御中才能發揮作用,當在敵國國土上進行防御,而且防御同進攻行動交織在一起時,它們的作用就會有所減弱。” 三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離心性 因為進攻者在運動并且進攻敵人,防御者駐止并且等待敵人進攻,那么進攻者就對敵人進行包圍,從而產生了進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離心性,向心性就是包圍,離心性就是被包圍。包圍形式有三種利益和兩種不利。三種利益包括多面進攻、命中率增加和切斷敵人退路。兩種不利包括集中兵力速度慢和信息傳達被削弱。被包圍有兩種利益,包括兵力集中和內線運動(如圖4所示)。 圖4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離心性 / 關于進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離心性,《戰爭論》寫道:“只要進攻者一直在運動,防御者一直保持駐止狀態,那就只有進攻者可以隨意進行包圍和合圍。進攻者可以根據利弊得失決定是否采取向心進攻,這應該看做是進攻的普遍優點。” 關于向心運動的三種利益,《戰爭論》寫道:“向心運動能產生哪些效果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分別從戰術和戰略兩個方面來談。 我們不想作過于詳盡的分析,我們把下列幾點看做是向心運動的有利的效果: (1)當軍隊的各部分相互接近到某種程度時,火力的效果就可以增加一倍,至少會有所增強; (2)可以對敵人的同一個部分進行多面攻擊; (3)可以切斷敵人的退路。 軍隊在向心運動時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對甲產生效果時,同時對乙產生效果,而且并不因此削弱對甲的效果;對乙產生效果時,又同時對甲產生效果,因此,總的效果不是對甲的效果加上對乙的效果,而是更大一些。這一優點在戰術范圍和戰略范圍雖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存在的。 切斷退路在戰略范圍也是可能的,不過顯然要困難得多,因為戰略范圍空間廣大,不容易封鎖。至于對敵人的某一個部分進行多面攻擊,一般說來,被攻擊的這一部分軍隊越小,越是接近最低限度,即越是接近單個士兵,這種攻擊就越有效,就越能起決定性作用。一個軍團完全可以同時多方面作戰,一個師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困難,而一個營只有集結在一起才能做到這一點,至于單個士兵,就根本不可能這樣作戰。在戰略范圍有大量的軍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而在戰術范圍卻恰恰相反。由此可見,多面攻擊在戰略范圍不可能取得同戰術范圍一樣的效果。” 關于向心運動的兩種不利,《戰爭論》寫道:“但是,包圍形式也有一種特殊的不利,這就是包圍時兵力分散在較大的空間中,因此它的作用從兩方面受到了削弱。包圍者用于通過一定空間的時間不能再用于戰斗了。這時,包圍者所進行的一切不是恰好垂直于敵人戰線的運動,比被包圍者所通過的空間大,因為被包圍者或多或少地是在他的小圓的半徑上運動,而包圍者是在大圓的圓周上運動,這就有很大的差別。整體的統一性也會由于傳遞情報和命令需要經過的空間較大而受到削弱。” 關于離心運動的兩種利益,《戰爭論》寫道:“可是軍隊在離心運動時,相應地有什么優點呢?顯然是軍隊集結在一起和在內線運動這兩點。至于軍隊集結在一起和在內線運動怎么能成倍地增加力量,以致對方沒有巨大的兵力優勢就不敢在這種不利情況下向它進攻,這一點已經沒有必要加以論證了。 盡管防御者開始運動比進攻者晚,但他總可以及時地擺脫停滯的被動狀態的,只要他一開始運動,那么,比較集中和處于內線這兩個優點比進攻的向心形式對于取得勝利更有決定性意義,而且通常也能起更大的作用。而要取得成果必然是以取得勝利為前提的。在考慮切斷敵人退路以前,必須先戰勝敵人。簡而言之,向心形式和離心形式的關系大體上同進攻和防御的關系相類似。向心形式能導致輝煌的成果,離心形式能比較有把握地取得成果,前者是較弱的形式,但具有積極的目的,后者是較強的形式,但具有消極的目的。因此,在我們看來,這兩種形式是各有長短,不相上下的。” 四 防御五支柱 防御支柱包括5種,分別為:后備軍、要塞、民眾、民眾武裝和同盟者。其中要塞是最首要的支柱(如圖5所示)。 圖5 五種防御支柱 / 《戰爭論》寫道:“在這里我們認為再談談主要供防御者利用因而可以看做是支持防御這個大廈的種種支柱的那些手段是有益的。 一、后備軍。在現代,后備軍也被用來出國進攻敵國了,而且不容否認,在有些國家,例如在普魯士,后備軍這-組織幾乎必須看做是常備軍的一部分,因而它已經不再只能用于防御了。 二、要塞。進攻者能夠利用的要塞,僅限于邊境附近的要塞,因而要塞對他的幫助不大。防御者卻能夠利用全國的要塞,因而有很多要塞能發揮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本身也強大得多。 三、民眾。雖然戰區內單個居民對戰爭的影響,在大多數場合像一滴水在整個河流中的作用那樣,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全國居民,即使在根本不是民眾暴動的場合,對于戰爭的總的影響也決不是無足輕重的。 四、民眾武裝或民軍是一種獨特的防御手段。 五、最后,我們還可以把同盟者稱為防御者的最后支柱。這里所指的當然不是進攻者也有的一般的同盟者,而是指同某個國家的存亡有著切身利害關系的那些同盟國。 要塞作為防御最主要的支柱,有很多作用(如圖6所示)。 圖6 要塞主要作用 / 《戰爭論》寫道:“顯然要塞的效果有兩種,一種是消極效果,一種是積極效果。要塞的消極效果是保護其所在地區和這一地區內的一切,要塞的積極效果是對要塞炮火射程以外的周圍地區也發生一定的作用。 我們說要塞是防御的首要的和最大的支柱,這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作為有安全保障的倉庫。 (2)用以保障富庶的大城市的安全。 (3)作為真正的封鎖堡。 (4)作為戰術上的儂托點。 (5)作為兵站。 (6)作為弱小的部隊或敗退的部隊的避難地。 (7)作為抵擋敵軍進攻的真正盾牌。 (8)用以掩護廣大的舍營地。 (9)用以掩護沒有軍隊防守的地區。 (10)作為民眾武裝的中心。 (11)用來防御江河和山地。” 五 四種抵抗方式 防御的抵抗方式有四種,包括:立即進攻進入戰區的敵人,進攻出現在戰區陣地前的敵人,在戰區陣地前等待敵人的進攻和退入本國腹地進行抵抗。前三種是戰區防御方式,最后一種是退入腹地的防御方式。戰區防御也分為兩種,包括尋求決戰的戰區防御和不求決戰的戰區防御。四種防御方式的抵抗力量逐漸加強,付出的代價也逐漸增大(如圖7所示)。 圖7 四種抵抗方式 / 《戰爭論》寫道:“如果我們現在設想一支軍隊奉命防守它的戰區,那么防御可能以下列幾種方式進行。 (1)敵人一進入戰區,軍隊就立即向他進攻。 (2)軍隊在戰區邊沿附近占領陣地,等待進攻的敵人出現在陣地前面,然后自己進攻敵人。 (3)軍隊在戰區邊沿附近的陣地上不僅等待敵人下決心進行會戰(即等待敵人出現在我們陣地前面),而且還等待敵人真正的進攻。 (4)軍隊退入本國腹地進行抵抗。這一退卻的目的,是使進攻者的兵力受到削弱,并等待進攻者削弱到不得不自行停止前進,或者至少不能擊破我們在他進攻路程的終點對他進行的抵抗。 顯而易見,在上述四種場合,防御者都可以得到地利;同樣十分明顯的是,他在行動中還能利用要塞和得到民眾的幫助。這些因素的作用是按上述四種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遞增的,在第四種防御方式中削弱敵人力量的主要是這些因素。等待的利益也是按這四種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遞增的,因此,不言而喻,上述四種防御方式的依次變換應該看做是防御力量的真正的依次增強,作戰方式越是與進攻不同,它就越強。我們并不害怕人們因而責難我們,說我們認為一切防御中最消極的防御是最強的。因為抵抗行動并不按上述四種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減弱,它僅僅是被延遲和推后了而已。人們可以借助堅固而合適的筑壘陣地進行更有力的抵抗,而且當敵人的兵力由于遭到這一抵抗而損失了一半的時候,就可以對他進行更有效的還擊,這決不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們斷言,防御者的優勢,或者更確切地說,防御者所能得到的抵抗力量,將會按上述四種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遞增,因而防御者的還擊力量也會隨之增強。 但是,這幾種依次遞增的防御的利益完全可以憑空得來嗎?決不能。換取這些利益的代價也是相應地增加的。 我們把主動向本國腹地的退卻看做是一種特殊的間接的抵抗方式,采用這種抵抗方式時與其說是用我們的劍消滅敵人,還不如說是讓敵人通過自己的勞累拖垮。因此,在向本國腹地退卻的情況下,防御者或者根本不準備進行主力會戰,或者把主力會戰推遲到敵軍的兵力已經大大削弱以后才進行。 這種防御方法還有兩個缺點:第一是國土隨著敵人的人侵而受到損失,第二是退卻在精神上給人們造成的不利影響。” 戰區防御分為尋求決戰和不求決戰兩種。尋求決戰時,要集中自己的兵力,找到敵人的重心,在有利時打擊敵人重心進行會戰。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MV的角度來說,增加成果有四種方法,包括增加力量F,增加方向α的準確度,找到關鍵作用點和時間,需求決戰論述了這其中的三要素,集中自己的兵力是增加了力量F,找到敵人重心是找到了關鍵作用點,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會戰是廣義動量定理的時間要素,改變這三個要素就能改變成果(如圖8所示)。 圖8 戰區防御主要原則 / 《戰爭論》寫道:“ 勝利的影響范圍自然取決于勝利的大小,而勝利的大小則取決于被戰敗的軍隊的多少。對敵人集中兵力最多的那部分國土的打擊成功時影響的范圍最廣;我們用于這打擊的兵力越多,就越有把握取得成功。這一系列自然而然形成的觀念使我們聯想到力學上重心的特性和作用,通過這一形象的比喻,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明確這些觀念。 如果說,物體的重心總是位于質量聚集最多的地方,指向物體重心的打擊是最有效的,而最強烈的打擊又總是由力量的重心發出的,那么,在戰爭中情況也是如此。作戰的任何一方(不論是一個單獨的國家,還是幾個國家的聯盟)的軍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統一,通過這種統一軍隊就有了相互聯系;而有相互聯系的地方,就存在著同重心相類似的東西。因此,軍隊中也有重心,這種重心的運動和方向對其他各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重心就是軍隊集中最多的地方。如果說在無生命的物質世界中,破壞這種由相互聯系的各部分所形成的重心所需的力是有一定的尺度和界限的,那么,在戰爭中也是如此。無論在物質世界還是在戰爭中,打擊力量往往很容易超過抵抗力量,因而可能出現過多使用力量而浪費力量的現象。 一方面,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能使自己的打擊強而有力,另一方面,必須把任何過分的集中兵力都看做是一種實際的不利而加以防止,因為過分集中兵力會造成兵力的浪費,而兵力的浪費又會使其他地點上兵力不足。 識別敵軍的這種重心,判定它的影響范圍,是戰略判斷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人們必須經常考慮,雙方兵力的任何一個部分的進退對于其他部分會發生什么影響。 即使會戰不像我們以前多次指出的那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決定勝負的手段,它畢竟還是決定勝負的手段之一,僅僅這一點往往就足以要求只要可能就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戰區的主力會戰就是重心對重心的打擊。 我們在自己重心上能夠集中的兵力越多,我們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可靠和越大。因此,任何分割兵力的做法,如果沒有特定的目的(這個目的可能是通過一次勝利的會戰所達不到的,也可能是會戰取得勝利結局的一個條件),都是應該加以反對的。 然而,僅僅做到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還不等于具備了全部基本條件,還必須有一個使軍隊能在有利條件下進行會戰的兵力部署。” 對于不求決戰的戰區防御,防御方要根據進攻方的目的進行手段調整。在不求決戰的進攻中,進攻者的目的包括:占領對方大片的國土;奪取大倉庫;占領沒有掩護的要塞;進行意義有限的勝利的戰斗。防御方的手段包括: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掩護要塞;擴大防御正面以掩護國土;迅速趕到敵人前面去攔阻敵人;避免進行不利的戰斗;威脅敵人的交通線;到敵占區進行牽制性攻擊和游擊活動;有利時威脅或攻擊敵人部隊。 《戰爭論》寫道:“ 在進一步探討防御的特點以前,我們必須把《進攻》篇中進攻者在不求決戰時通常追求的目的先提出來談談。 這些目的是: (1)在不進行決戰的條件下,占領對方大片的國土。 (2)在上述同樣的條件下,奪取大倉庫。 (3)占領沒有掩護的要塞。 (4)最后,進行意義有限的勝利的戰斗。進行這種戰斗無需冒很大的危險,但也不會得到很大的利益。這種戰斗在整個戰略紐帶上不是具有重大結果的部分,它是為了戰斗而進行的戰斗,或者是為了獲取戰利品以及為了贏得軍人的榮譽而進行的戰斗。當然,為了這樣的目的,人們就不會不情一切代價地去發動戰斗,而只會等待偶然出現的有利的機會,或者通過巧妙的行動來創造這種機會。 針對進攻者的這四個目的,防御者可采取下列手段: (1)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掩護要塞; (2)擴大防御正面以掩護國土; (3)如果正面的寬度不足以掩護國土,則通過向側方行軍,迅速趕到敵人前面去攔阻敵人; (4)避免進行不利的戰斗。 很明顯,防御者采用前三種手段的意圖在于:讓敵人采取主動,而自己充分利用等待的利益。至于第四種手段,則是為前三種手段服務的,是它們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上面我們談到了同進攻要素基本上毫無關系的四種手段,它們是不求決戰的防御的基礎。現在我們還要談幾種具有進攻性質的手段,它們或多或少可以同上述四種手段并用,好像是給這四種手段增加的調料。這些具有進攻性質的手段主要是: (1)威脅敵人的交通線,其中也包括襲擊敵人的倉庫; (2)到敵占區進行牽制性攻擊和游擊活動; (3)在有利的情況下,攻擊敵人的單獨的部隊和防哨,甚至攻擊敵軍的主力,或者只對這些目標進行威脅。” 六 地形防御 地形防御指各種地形的防御,比如山地防御、江河防御、沼澤地防御和泛濫地防御等。地形防御的主要原則是:不受有利地形誘感而消極防御(如圖9所示)。 圖9 地形防御 / 《戰爭論》寫道:“我想用一個原則來結束關于利用地形的論述,這個原則對于防御是極為重要的,應該看做是整個防御理論的基礎,這個原則就是:決不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有利的地形上,因此決不要受有利地形的誘感而陷入消極防御。 因為,如果地形確實對我們非常有利,以致進攻者不可能驅逐我們,那么敵人就會對它進行迂回(這永遠是可能的),這樣一來,最有利的地形也就成為廢物了;我們就會被迫在完全不同的情況下,在完全不同的地方進行會戰,就好像我們根本沒有打算利用最有利的地形一樣。即使地形不是那么有利,即使進攻者還可能在這種地形上進行攻擊,這個地形的益處也決不能抵消消極防御的害處。因此,一切地形障礙只應用來進行扼守地區的防御,以便用少量兵力進行相對說來是強有力的抵抗,為獲得真正的勝利而在其他地點實施的進攻贏得時間。” 山地適合相對防御,不適合絕對防御,因為防御會戰最終要轉變為積極的還擊,但是山地因為地形是視界的限制,不利于防御會戰的積極還擊。 《戰爭論》寫道:“山地對作戰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這個問題在理論上非常重要。這種影響是一個能減緩軍事行動進展的因素,所以它首先對防御有利。山地防御的主要特點是完全處于被動,因此,在軍隊具有今天的機動性以前,傾向于山地防御是十分自然的。對相對抵抗來說,山地是極為適宜的,它能極大地增強抵抗的力量;對絕對防御來說,情況就相反,山地通常是完全不適宜的,只在少數特殊情況下才是適宜的。 我們的結論是,小部隊在山地具有強大的力量。不言而喻,在相對抵抗起決定作用的一切場合,這種小部隊會帶來決定性的利益。相對抵抗一般說在山地比在平原地能發揮更大的力量,如果這種抵抗是由小部隊進行的,那么它所能發揮的力量可以達到相當巨大的程度,但是,這種力量并不隨同兵力的增加而增長。 防御會戰的特征是在前面的陣地上進行消極的還擊,而在后面的陣地進行強而有力的積極的還擊,但山地卻是阻礙積極還擊的致命因素。這是由下面兩種情況造成的:第一,山地沒有可供部隊從后方向各個方向迅速前進的道路,甚至戰術上的突然襲擊也會被起伏不平的地形所削弱;第二,視界受到限制,對敵人的軍隊的運動不易觀察。因此,在防御者進行積極還擊時,山地給對方提供的利益同防御者在前面的陣地時山地給他提供的利益是一樣的,這就使整個抵抗中極為有效的部分難以發生作用。另外,還有第三個情況,那就是同后方的聯系有被切斷的危險。盡管山地非常有利于防御者在正面受到全面攻擊時實行退卻,盡管山地能給企圖迂回防御者的敵人造成大量的時間損失,但這一切利益只有在進行相對抵抗的情況下防御者才能得到,而在進行決定性會戰,即在堅持抵抗到底的情況下,防御者就不可能得到這些利益了。” 江河防御要么非常有用,要么無用。《戰爭論》寫道:“從防御的角度來看,大江河和中等江河像山地一樣,也是戰略屏障之一。但是江河與山地有兩點不同,第一點表現在相對防御上,第二點表現在絕對防御上。江河和山地一樣都能增強相對抵抗的力量,但是江河像脆硬的材料制成的工具一樣,其特點是,要么能堅強地抵抗住任何打擊,要么完全失去作用,而使防御失敗。” 沼澤地的防御和江河防御類似但有不同點。《戰爭論》寫道:“沼澤地防御的措施雖然與江河防御的措施大致相同,但是畢竟還有幾個特點應該特別注意。沼澤地的第一個特點也是最主要的特點是,除了堤道以外,步兵根本無路可通,通過它比渡過任何一條江河都困難得多。這是因為,第一,修筑一條堤道不像架一座橋梁那樣快,第二,沒有可以把掩護修筑堤道的部隊運到對岸的臨時運輸工具。在江河上,只有用一部分船只把前衛搜過去,才能開始架橋。但在沼澤地卻沒有任何相應的輔助手段可以把前衛班過去。” 泛濫地防御和沼澤地相似。《戰爭論》寫道:“現在我們還要談一談泛濫地。泛濫地無論作為防御手段,還是作為自然現象來看,無疑地都與大的沼澤地近似。” 森林對于防御者的利益是利于退卻。《戰爭論》寫道:“防御者只能在這種森林的前面設防,借助森林來隱蔽自己后方的一切,利用森林來掩護退卻和便于退卻。除此之外,森林地不能給防御者的戰斗帶來任何其他利益。” 單線式防御適合抵抗較弱的進攻,而不適合抵抗較強的進攻,因為單線防御分散了兵力,所以不能抵御較強的進攻。《戰爭論》寫道:“凡是用一系列相互聯系的防哨來直接掩護某一地區的防御部署都可以稱為單線式防御。要想直接掩護廣大地區,防線就必須很長,這樣長的防線顯然只有很小的抵抗能力。即使在這條防線上配置最大的兵力,如果對方的兵力同防御的兵力差不多大,這條防線的抵抗力還是很小的。因此,單線式防御的目的只能是抵御力量較弱的進攻。” 七 戰略側翼活動 戰略側翼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威脅交通線,一種是威脅退卻線。威脅敵人交通線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只需少量兵力而不影響自己的正面;第二是敵人無力對我軍進行追擊。在三種情況下,可以通過較少兵力切斷敵人交通線,第一種是交通線的距離相當長;第二種是交通線與軍隊配置正面斜交;第三種是交通線通過敵國的領土。要想達到有效切斷敵人交通線的目的,還需要切斷敵人交通線的時間很長才行,這樣才能有效切斷敵人的后方供給。威脅敵人退卻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全部軍隊攻擊敵人背后,這樣做的危險是自己的背后也暴露了。另一種是分兵包圍敵人,這樣做的危險是自己兵力分散,容易被各個擊破(如圖10所示)。 圖10 兩種戰略側翼活動 / 對于兩種戰略側翼活動的分類,《戰爭論》寫道:“我們必須先把戰略的翼側活動區別為兩種,一種是僅僅對交通線進行的威脅,另一種是對退卻線進行的威脅(也可能同時對交通線進行威脅)。” 威脅敵人交通線有兩個條件和三種情況。《戰爭論》寫道:“ 現在首先研究對交通線的威脅。在這里首先必須提出兩個主要條件(要威脅敵人交通線,必須具備這兩個條件中的一個)。 第一個主要條件是:威脅敵人的交通線不需要很大的兵力,抽出這些兵力以后幾乎對正面沒有什么影響。 第二個主要條件是:敵人已經面臨進攻路程的終點,已經沒有能力利用對我軍的新的勝利,或者已經沒有能力對我們退卻的軍隊進行追擊。 由此可知,進攻軍隊的交通線在下列三種主要情況下可能被防御者用相當小的兵力切斷(如圖11所示): 圖11 有效切斷交通線 / (1)交通線的距離相當長; (2)交通線與軍隊配置正面斜交; (3)交通線通過敵國的領土。 最后,要想使切斷敵人交通線發生效果,還需要有第四個條件,這就是敵人交通線被切斷的時間要相當長。 現在,我們來談談進行戰略上的翼側活動所需要的第二個主要條件。如果敵軍停止繼續前進不是由于我軍的抵抗,而是由于任何一個其他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那么我軍就不必再顧慮派出大量部隊會削弱自己兵力了。這是因為,即使這時敵軍真正想發動一次進攻來對我們進行報復,我們也只要避開它就可以了。” 關于威脅敵人退路的兩種方式和弱點,《戰爭論》寫道:“第一種是,統帥企圖用整個軍隊從背后進攻敵人,這種進攻或者是從側面陣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而占領的)發起的,或者是通過正式迂回敵人來進行的;第二種是,統帥把自己的兵力分為兩個部分采取包圍的部署,以一部分在敵軍背后活動,以另一部分在敵軍正面活動。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效果的提高是相同的,或者是確實地切斷敵人的退路,從而俘虜或擊潰敵人大部分兵力,或者是迫使敵軍為了逃避這種危險而大幅度地后退。 但是,在這兩種情況下危險的增加卻不一樣。 如果我們用全部兵力迂回敵人,那么危險只在于自己的背后暴露了,因此,這時一切都取決于雙方退卻線的對比情況。就像在類似情況下威脅敵人交通線時一切取決于交通線的對比情況一樣。 以另一種方式,即以分割的兵力進行的迂回和切斷退路的危險是:我軍兵力分散,而敵人由于占有內線之利,兵力集中,因而得以優勢的兵力各個擊破我軍。” 戰略側翼活動和戰術側翼活動不同,戰略的范圍較大,不存在戰術側翼的火力夾擊等效果,所以戰略側翼活動的部隊只能對敵人的側翼產生影響,而不會影響敵人的正面。戰略側翼活動不是通過增加力量來增加成果,而是更聰明的使用力量來增加成果,但是它的危險性也增大了。《戰爭論》寫道:“現在,我們還必須談一談對退卻線的威脅。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在本章開始就已經提出的那個原則:奉命在敵人背后進行活動的部隊不可能同時對敵人的正面發生作用。因此,對敵人背后或翼側的活動不應該看做力量本身有什么增加,只能看做力量的使用提高了效果。所以一方面是效果提高了,但另一方面危險也增大了。 任何一種武力抵抗,只要不是直接的和簡單的抵抗,要提高效果就必須犧牲安全。翼側活動就是如此,不論是用集中的兵力從某一面威脅敵人翼側,還是用分割的兵力從幾方面包圍敵人,要提高效果都必須犧牲安全。” 戰略側翼活動在四種情況下,效果最好(如圖12所示)。 圖12 戰略側翼活動最有效情況 / 《戰爭論》寫道:“如果我們要把這些考察歸納成一個總的結論,那就是翼側活動在下列情況下是最有效的: (1)在防御中; (2)在戰局將近結束時; (3)特別是在向本國腹地退卻時; (4)同民眾武裝相結合時。” 摘自《可以量化的軍事學》 / / 圖13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全書結構 /
營養學分為七大類營養,水、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鈣鎂鋅銅猛等等)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等等)碳水化合物(糖類)、脂肪、纖維素等等。身體缺乏某種營養身體就會有一些信號,看看你應該吃點什么補補吧!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國際書展雜誌收書時間訂購優惠2020年VOGUE高雄哪裡訂2020年台時亞洲台中哪裡訂時代雜誌台北哪裡訂
VOGUE優惠訂閱價格 2020年商管財經雜誌哪裡訂便宜 如何申請美國時代週刊「免費轉寄海外」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新客戶訂購價 國際書展遠見台南哪裡訂 公司想訂閱亞洲週刊,哪裡訂閱比較便宜?培養國際觀必閱讀? 國家地理雜誌哪裡訂便宜 遠見苗栗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 英文文章要去分析文法嗎? 富比士雜誌如何閱讀方法? VOGUE台北哪裡訂 時代雜誌彰化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原文版師生價,殺2800?免費送大容量隨身碟、time數位版?